甘肃岷县地震灾区黄芪当归滞销 村民无钱过年

2014年01月13日15:09  央视财经
滞销的中药材 滞销的中药材
甘肃岷县地震灾区同胞临时住所 甘肃岷县地震灾区同胞临时住所

  经济半小时栏目多路记者,在年前,分别奔赴今年发生地震的灾区,大学学校,养老院等等,这里的百姓,又在怎样面对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呢? 2013年7月22日上午7点45分,甘肃定西岷县发生了6.6级地震,同胞遇难,房屋倒塌,交通中断。这个地方,以种植黄芪、当归等中药材为主要收入来源,如今村子遭灾了,平时90元一斤的当归,今年连30元都卖不出。灾民赔钱,苦不堪言。如果你愿意帮助贫困灾区走出滞销困境,请联系岷县永光村包供同书记18719630369,永星村郭书记13919727219.

  50岁的褚怀德是一名小学代课教师,在地震灾区车路村小学代课。已经当了18年代课老师的他,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他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汶川地震的画面。他觉得地震很遥远。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地震会瞬间降临,会毁了他的家。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几秒钟时间,几秒钟就成这样了,“轰隆”一声,眼睛睁开,人就已经,瞬间一下就这样了。

  地震发生时,禇怀德没有在家,算是躲过了这一劫。但是他的家人,却被无情的灾难埋在了废墟下,甚至连一点遗物都没有留下。好长一段时间,禇怀德都在失去亲人的这片废墟中来回寻找,久久不肯离去。总希望能找到点什么,哪怕只是一张照片也行。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下面做两道题,我们叫两个同学给我们填一下。

  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学校恢复了上课,禇怀德什么要求也没有提,第一个回到了讲台上。课堂里,禇怀德一边生动地讲解着课文,一边与孩子们进行着互动,课堂里气氛,和以前没有任何区别。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一个10和三个1合起来是多少啊?

  学生:13

  把悲伤深深藏在自己心里的,还有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2013年7月22日上午7点45分发生的地震,让永星村成为两个受灾最重的村子中的一个。包供同与他共同生活了20多年的结发妻子,在这次地震中遇难了。已经过去五个月的时间里,一直住在县城哥哥家的老母亲,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媳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身体怎么样?吃饭好不好。

  包供同的母亲:你媳妇怎样了?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她在兰州治病,过年就回来了。

  包供同在母亲面前表现得很平静,由于村里到县城的路没有修好,交通不方便,包供同来一趟县城需要三个多小时。虽然与母亲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面了,可一想到家里的小孙子还等着他照顾,包供同就有点坐不住了。与母亲、哥哥见面没多久,他就告别了母亲急着往回赶。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会做饭吗?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不会做,在我老婆遇难了以后,就我自己做着呢。

  在家里一边做饭,包供同一边开始伤心,没到这种时候,最容易让他想到逝去的妻子,为了不让自己的老母亲伤心,他至今也没把真相告诉母亲。他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他也不敢把这个消息让母亲知道。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为什么要瞒着她呢?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因为是她年岁太大了,一说这个事情他承受不住这个压力,本身我妈身体也不好,要是一说,老母亲一去世,我这一年就失去了两个亲人。

  周日这天,包供同的儿子和媳妇也回到了家中,很难得一家四口聚在一起吃顿饭。虽然谁都不想提起伤心的事,可话题还是不由自主地说到了孩子的妈妈。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最喜欢你妈做的什么菜。

  包供同儿子包选科:菜粉呗!

  儿子的这句话,瞬间让饭桌上的气氛变得沉重了起来。包供同再也掩饰不住对妻子的思念,悄悄地擦起了眼泪。直到吃完饭,包供同也没再说过一句话。说起死去的妈妈,儿子包选科告诉记者,其实他心里很恨父亲,原因很简单,当时地震发生后,包供同没有第一时间来救妈妈,他是村党委书记,当时父亲只知道争分夺秒的救别人,耽误了时间,而妈妈就是在父亲救别人的时间里,死去的。

  包选科:恨他嘛

  《经济半小时》记者:恨他的原因是什么?

  包选科:就是没有救我妈妈嘛。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觉得他是个好父亲吗?

  包选科:不是。

  《经济半小时》记者:是个好丈夫吗?

  包选科:不是。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觉得是个好儿子吗?

  包选科:对。是个好儿子。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你觉得他是个好干部吗?

  包选科:是。

  和包供同不一样,地震后,当老师的禇怀德一直住在学校的帐篷里,漫漫长夜对于他来说是最难熬的。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一直到晚上就是这么的,尤其是没人的时候了,那个眼泪就特别多,他们都在的话,我坚强得很。

  白天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老师禇怀德表现得很平静、很坚强,丝毫看不出他内心的悲伤。但一个人的时候,褚老师更多的是在默默的流泪。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我在他们面前必须坚强,我要让他们放宽心,好好在那儿读书,将来回报社会,你看这么多的好心人帮助他们着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禇怀德常会不自觉的流泪,眼下的生活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会瞬间破碎,妻子、儿子、儿媳三位亲人突然离他而去,从乡卫生院找来医疗证上的三张照片,是亲人现在留给他的唯一的印记。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拿起来就淌眼泪,难过的不行,我把这个东西一看,眼泪一抹,就觉得轻松些了。

  现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2个孙子和1个孙女,是禇怀德老师最大的精神寄托。地震发生后,国家的慈善组织主动找到了禇怀德,2个孙子和1个孙女,几个月前就被少儿慈善救助组织接到了北京,在进行心里辅导和学习,从孩子被接走算起,禇老师和孩子们已经分开4个多月了。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我要把孩子们抚养成人,让我的这三个孙子将来成才,为国家做出点贡献,这就是我给他们死去的人最大的一个愿望。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能和孩子们见面,这是一个小心愿。

  这边挂念着孩子,这边,包供同更多的,是内心的自责。自打妻子走了以后,他不愿意再进原来的院子,更不愿意到老房子里收拾东西。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我看到我的房子,在院里边,砸了我老婆的那里,我就是心里最愧对的。

  包供同觉得,自己终归是亏欠着妻子的。地震发生后,他疯了一样,急忙往回家赶。然而,他在路上遇到了两个被埋的孩子,作为村里的书记,他没有回家,而是在现场组织人进行解救。因为抢救及时,那两个孩子获救了。忙完了救人,他才匆匆赶回家,和儿子一起,救出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妻子。由于村里受灾严重,他只能让儿子用三轮车将妻子送往山下的医院,自己一刻没有耽误的在村里继续组织救人。没想到,通往山下的路堵了,儿子疯了一样地跑回来找到了他。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我儿子又回来了,说你别管了行不行,我妈都成那样了你还救别人呢,把你的干部不当了行不行?

  直到这个时候,包供同才和儿子一起绑了一个担架,抬着妻子往山下送。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半路上,妻子停止了呼吸。虽然及时组织了村里的救灾,但包供同内心对于妻子的死,总觉得很愧疚,但记者问他,如果时光能倒流,他会怎样选择时,包供同思考了很久,他只说了一句话,无论怎样,他这个是村的书记,做官还是要有当官的样子。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如果我的精神垮了,老百姓也就垮了。我要是精神各方面好,老百姓也就有信心了嘛。

  作为一个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真的很普通,如果不是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多天来的贴身采访,我们真的很难感受一个基层干部强大的内心。虽然村子遭灾了,但眼下全村的百姓,还是在积极的准备着,准备着过春节,准备着过年。采访的时候,禇怀德老师思念孙子的神情,打动着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怎样帮他一把呢?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想出了一个办法。

  禇怀德所在的车路小学损毁严重,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为了完成禇老师的心愿,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通过与岷县相关部门协调,使用无线上网卡,让他通过视频与远在北京的孩子们见了面。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你把爷爷能看见吗?

  孙子:爷爷,你身体好吗?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身体好、身体好、身体好,特别好。

  孙子:我在这边会做好弟弟妹妹的榜样,我会带着他们好好学习的,爷爷。

  孙子:你好好保重身体啊,爷爷。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嗯,对对对对。

  孙子:我们会好好学习,这次考一个好的成绩回来见你的,爷爷。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对对对,(49:03)我就希望的这个话,有你们说的这一句话就行了。

  孙女:爷爷,听得到吗?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能听见、能听见,你的成绩,你给我要一定考好,听见了吗?

  孙女:听得见。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你把成绩考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听见了吗?

  孙女:嗯!

  视频通话中,禇怀德反复叮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因为在他的心里,不仅对孩子们有着很高的期望,也希望孩子们能帮他实现一个朴素的愿望——回报社会。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你们三个都考上大学。回报社会,听见了吗?

  孙子们:听得见,爷爷。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这就是我最大的一个愿望。记住我的愿望。听见了吗?

  孙子们:听见了。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也就是给去了的亲人一个交代,对不对?

  孙子们:嗯!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对对对,这就是我最大的一个希望。

  孙女:爷爷,你要保重身体。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嗯,一定、一定、一定的,嗯!

  孙女:我会好好学习的!

  孙子: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一定满足你的愿望,爷爷。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对对,那我就放心了。

  通过视频,褚老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而在采访村书记包供同的时候,包供同也向财经《经济半小时》央视记者提出了一个心愿。永星村隶属于甘肃岷县,平均海拔2580米,全村以种植黄芪、当归等中药材为主要收入来源,这里是有名的 “千年当归之乡”,今年村子遭灾了,全村的中药材销售也陷入了困境。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药没卖呀?党参也没卖啊?

  村民宋永娥:党参本来要去卖,还卖不成了。卖不成就想着等几天可卖。没使唤的钱了

  永星村村党支部书记包供同:现在是当归还跌价钱着呢。

  村民宋永娥:没人要着,卖了连工钱都不出来。

  在村民宋永娥家,成堆的中药材散放在院子里。要是在往年,这些中药材早已经销售完了。而今年,市场行情很不好。往年八、九十元一公斤的当归,今年最高只卖到30多元。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卖出去就要赔钱,但如果不卖的话,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类似宋永娥家这样的情况,在受灾严重的永星、永光村很普遍,对于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这种境况就是雪上加霜。

  村民包凤琴:我们全家就靠这些生活着呢,全年的生活也就靠这些药材着呢,这些药材卖不出去,我们全年就没有收入

  面对着堆放在家中的药材,村民们显的很无奈。大家都盼着市场能尽快好起来,把药材卖上个好价钱。

  村民宋永娥:着急就是把药材卖了盖房子,修房,有处住房也就安心些。

  在永星村的谭鼎盼家里,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了三顶被塑料布包裹起来的帐篷。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塑料布哪来的?是你自己想的办法,还是谁给你想的办法,用塑料布把帐篷蒙起来?

  村民包凤琴:是我自己想的办法,不蒙的话晚上冷得很。

  包凤琴告诉记者 由于帐篷设在院子外面,没有围墙挡着。夜晚的风还是会从帐篷下面窜进来,她用塑料布把帐篷裹住就会好很多。包凤琴很庆幸在地震中他们全家人没有受到伤害。受灾后,当地政府及时的救助了每一户人家,现在家里吃住等日常生活,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包凤琴担心的,是自己明年重建房子的钱,看着家里堆着的药材,她很着急。

  村民包凤琴:这个药材卖不动,我们就总没有经济(收入),想着把药材赚成钱,卖上个好价格,今年我们卖上个好价格,明年我们盖新农村,盖新农村,我们住新农村,装(修)新农村(房子),接下来,我们就供娃们上学,娃们上个学,两个娃们把书念好,就是这么个愿望。

  一场地震,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损失,延生的,还有经济上的停顿,把中药材卖出去,挣钱过一个好年,是现在岷县老百姓最大的心愿。甘肃定西岷县地震灾区的百姓,不仅承受失去亲人的巨大悲伤,而且经济收入也受到重创,为了进一步了解灾区村民们的生活现状,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又来到了另一个重灾村永光村,地震造成这个村庄21人死亡,232间房屋倒塌,1555间房屋严重受损,他们正在如何过冬呢?

  永光村也是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出当时的灾情有多严重。在村子的路边和村民院中,一顶顶蓝色的救灾帐篷和活动板房,成为村民过冬的依靠。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我现在是在地震灾灾害中受灾比较严重的永光村,根据温度计现在显示,现在室外的温度是三度,那么帐篷里的温度是多少度呢,那么帐篷里的受灾群众能否温暖的过冬呢,那么我们走访一户人家,去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好,你们好!

  永光村村民宋启明:你好!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正忙着呢,是吧?

  永光村村民宋启明:正剪黄芪着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们家住帐篷里面感觉冷不冷?

  永光村村民宋启明:不冷

  永光村村民宋启明:里面是火炉,还盘了火炕。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火炕啊?

  永光村村民宋启明:哎,对对对。(指火炕)下面烧的麦草,还有其他垃圾之类的填里边,比较热。

  在永光村,记者看到大部分村民家中的帐篷里都搭起了火炕,当地人用这种办法来御寒,但这也引起了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对安全的担心。当地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成琳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经过摸索,这已经成为当地百姓普遍采用的临时过冬的办法。

  民政局成琳:以前咱们这个地方受灾的时候,有些群众的房子倒了之后,火炕在,所以就把帐篷搭载火炕上,经过这几年咱们群众的摸索,咱们进行引导,就逐渐演变成把火炕搭在帐篷里面,这样更方便生活一些,保暖性更好一些。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出境:我在这个老乡家采访呢,呆了十几分钟,并没有感觉到冷,那么现在,室内的温度能多少呢?根据我手上的这个温度计显示,现在的室内温度已经达到了24度。

  宋启明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有了这个火坑,不仅白天帐篷内能够达到24度,夜晚也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温度。

  永光村村民宋启明:这个白天在干活的时候,火炕还不太填,到了晚上,还加草,加草加牛粪,火还更大点,再加上这个火炉,能达到的。

  离开了宋启明家,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还走进了其它一些受灾群众的帐篷,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看到,虽然条件简陋,但各家的生活都有保障。这位村民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自从受灾后政府就给他们家每人每天补助十元钱,全家6口人每天就能拿到60元,吃的东西家里边都有,买东西也比较方便。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村里的便民服务点看到日常所需的用品这里基本上都可以买到,价格与超市的价格差不多,民政局工作人员成琳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介绍了当地政府设立这个便民服务店的意图。

  岷县民政局副局长成琳:因为咱们这儿处于山区,交通不太方便,如果是不在山区设的话,群众往返的话,费用比较高,比较费时费力,咱们主要是为方便群众着想,专门在山区设置一个便民服务点。

  采访中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村民对于短时间内安置在帐篷中过冬,表示可以理解,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新房子什么时候能开始重建,什么时候能搬入新家。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志坚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介绍,今年重建户47628户,主要以原址重建为主、以异地搬迁重建为辅,未来将建设27个集中安置点。

  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志坚: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的初稿,正在征求老百姓的意见,按照我们的计划,在今年的2月底完成规划评审,3月底到4月初开工建设,到8月份全部建成,争取入冬前全部搬入新居。

  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志坚:像咱们现在的永光村三社集中安置点,占地123亩,准备安置170户群众,按照一层和两层的设计,配套学校、幼儿园、村委会、活动广场、村卫生室、公厕、垃圾、包括道路、给排水管网全部设计到里面了。

  王志坚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次重建将采取政府统一规划,个人自行修建的方式来落实。而修建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国家补助、银行贷款和群众自筹。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么所占比例呢?是均等的吗?

  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志坚:那不一定,要看咱们老百姓的自筹能力,如果自筹能力强的话,就可以少贷一点儿款。如果老百姓有困难,就可以多贷一点儿款,咱们贷款金额都是国家贴息的。

  一连几天的采访,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走遍了岷县永光、永星、车路等许多受灾最严重的村子,感受到了震灾的无情,也感受到了这里人们的坚强和朴实。他们的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始终在感染着我们。

  受灾村民:帐篷里很暖和

  受灾村民:吃的啥都有,没问题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你们三个都考上大学。回报社会,听见了吗?

  孙子们:听得见,爷爷。

  小学代课教师褚怀德:这就是我最大的一个愿望。记住我的愿望。听见了吗?

  孙子们:听见了。

  【半小时观察】

  甘肃岷县的地震灾害过去五个月时间了,一晃,就要过年了,过年,在岷县老百姓心里,真的是一个团圆,温暖,但心里又五味杂陈的日子,失去亲人的老师,孤独的村党支部书记,依然在坚守着他们的岗位,重建着家园。我们记录岷县永光、永星这些村落里的小故事,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灾区里的百姓,是在用怎样的一份心情,面对着未来的新生活。有政府部门的帮助,有自强的精神,灾区的这个冬天的确是温暖的。眼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喜迎新春,都在盼望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过年这个日子。我们屏幕的下方,就是购买岷县中药材的联系电话,为了让村民们过个好年,如果您愿意帮灾区的百姓过个好年,您可以拨打这个电话,联系购买哪里滞销的中药材,给上一份好价钱,帮灾区的百姓一把,有大家的力量,灾区或许会多一间温暖的教室,多一条平坦的马路,多一份开心的笑容。伸出帮扶之手,让灾区的百姓和大家一样,过上一个快乐祥和温暖的春节。

(编辑:SN054)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今日起网订火车票票面不再显示姓名
  • 体育U22亚洲杯黑色3分钟!中国补时丢两球1-2
  • 娱乐美国骗局金球成赢家 莱奥纳多再拿影帝
  • 财经人民币外升内贬:国内人感受越来越不值钱
  • 科技北京官方打车软件全面沦陷:不能加价
  • 博客中日关于“伏地魔”之争是说给谁听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女老师环绕易教出伪娘女汉子